《春满人间》

发布时间:2021-01-28 15:16

“妈妈,你给我读这本绘本。”幼儿园放假了,五岁的女儿兴奋地拿着一本《年》的绘本让我给她念。我才恍惚发现,原来距离2021年春节没多久了,一年又过去了,春天马上就要到了。

春,是一年四季中全新的开始,代表了人们对全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而春节更是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风俗当中,人们将“春”这个季节中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对一切事物的欢欣与期待更是不言而喻。

在我们北方,年味最浓烈的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后。有一首儿歌《忙年歌》很生动地描述了我们过年前的准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勤劳女性,每年过年前,我们家都要大扫除,搭起油锅炸很多肉类和面类美食,还有花费大半天时间蒸馒头、包子,到了小年、一家人和气洋洋的围坐在饭桌前包饺子……或许是由于北方较为寒冷的气候,更有让人们从冬天迎来春天的欢喜之感以及对新的一年万物复苏的期待。北方的新年,或许就是春节这个词留存在许多中国人脑海中的最为质朴深刻的记忆。因为感受到母亲每年过年为全家操劳的辛苦,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们全家决定旅行过年,因为听说云南那里气候温暖,有着寒冬中极少能够看到的自然风景,更是有着独特的色彩。我们都很期待一起去南方城市感受不同的春节,南北风俗不同,在那里。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不同的春节,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原来在中国这片广阔无垠的华夏大地上体验不同的年味,也能给我留下特别的感受。

要说云南的春节和我以往所见有何不同,令人不能忘记的便是“青松满堂”。青松,是云南人春节特有的回忆。在当地人的口中我得知,青松和春节特别的关系,起源于彝族人民对松树的崇拜,千百年来,这个拥有美好寓意的习俗随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大潮传遍了云南大地。云南人总会在吃年夜饭之前采摘很多青松。在吃年夜饭时撒在地上,铺在堂屋,整个屋子能够站人的地方都铺满了又厚又密的松针。既当桌子又当椅子。只要地方够大,几十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都不会觉得拥挤。而摘下松针所剩下的松枝则插在院子里、门前,这叫“松蓬”,象征着将要到来的一年清吉平安,这个习俗在云南独有。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采摘青松逐渐成为一件困难的事,而这个让我和家人感到十分温馨的画面也正在云南人的春节中慢慢消失,但所期间我将这样美好的画面尽数收在了眼中,存放在了我心中的角落里。

云南令我们久久不能忘记的还有山茶花,在云南,春节开放的山茶花就像是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全新的一年最好的欢迎,我们在景区后山闲逛片刻,等待年夜饭时,一阵微风吹过来,包裹着山茶花独特而清冽的香味,把我吹得神采奕奕,一股暖流顿时淌上我心头。

其实,在长期与汉族人民相处的过程中,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贴春联,守岁,大年初一不扫地等也成了云南绝大部分地区的传统习俗。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不仅有饺子,还有一种特殊的充满“年味”的食物—饵块。那香香的、糯糯的、烫烫的味道融化在舌尖,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家人团聚的温度没有变,因为这样的陪伴让人的心更加的温暖。我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习俗,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只要是关于春节的记忆,就承载了许多美好和对新鲜事物的期盼,是一个家庭对最美好记忆的浓缩。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无论东西南北,许多我们幼年时期记忆的关于春节的文化和传统都在心中,传承着温暖着我们,辞旧迎新,春满人间,迎接春天的到来,是我们对生机勃勃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们牢记着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春节,那无论是多么细小的习俗,就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网络编辑:薛晓燕 王谋
信息审核: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