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口头禅

发布时间:2020-06-17 15:5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安全第一!”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它的背后却饱含着太多的深刻含义,其间,有爱人的叮咛、亲人的嘱托,有朋友的提醒,同事的关爱,更有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矿以安为本,家以和为贵。安全你我他,幸福千万家!”这句朴实的话语虽算不上什么至理名言,但却也是几代煤矿工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甚至是从血的教训中凝练出的真理。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矿二代”,是骑着父亲的脖梗儿,听着矿工的故事长大的。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使我更加懂得安全对于生命、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尤其是 近几年,年迈的父亲总是沉浸在回忆里,总是会给我们讲一些他年轻时的故事。每次讲起,父亲的眼角都会挂着晶莹的泪花,我的内心也总会涌起一阵长久的感动。

今天我就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大家,希望大家能读懂这小故事中蕴藏着的大道理,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将安全牢记心间!

上世纪80年代,父亲担负着改变家里生活清苦的重任,从农村老家来到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煤矿,成为了一名掘进工。当时的权家河煤矿正值辉煌时期,安全生产热火朝天,矿区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父亲清楚地记得,那是1988年4月8号凌晨,父亲上零点班。时任副班长的父亲带领十几名工人进入井下工作面,对二水平二采区集中回风掌子面进行打眼放炮掘进。现场分配完工作后,好胜心强的父亲,为了超额完成掘进工作任务,在尚有一节风筒未连接到工作面的情况下就进行放炮作业,并与扒矸机司机宿某一前一后前往工作面处理顶板活石。由于当时工作面风流不畅,一氧化碳气体尚未完全吹散,父亲因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当场窒息晕倒在工作面。这时队上的一个工作特别认真负责的技术员赵某,正站在坡下离掌子面六七十米远的电话机旁,向调度室汇报夜班的生产情况。突然,他听到从掌子面传来“救人 ---”的呼喊声,立刻丢掉手中的话筒,不顾一切地奔向掌子面,这时的宿某已瘫卧在扒矸机旁,嘴里喊着:“里面还有人,快救人——”。赵某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向父亲,此时的父亲已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嘴角淌出少许白沫,胸腔急剧地起伏,呼吸粗重。赵某想把父亲背出掌子面,但因体小力薄背不动,就用双臂抱住父亲向坡下通风处拉。可是,没拉几步远,赵某已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发软。他想,现在凭自己已经没能力救人了,得向调度室求救,想到这,他使尽全身的力气,跌跌撞撞地向电话机冲去。

 赵某第一时间将工作面发生的情况汇报给调度室之后,立即打开专供风钻打眼用的压风管阀门,然后利用身体向前倾的重量,把两根风管拉到父亲跟前,给父亲吹风实施抢救。这时,他发现宿某已经昏迷,他又爬到宿某的身边,用力掐宿某的人中,待宿某苏醒后,他又返回去继续给父亲吹风施救……几分钟后,赵某听见救援的人赶来了,大喊着“快救人”随后,两腿一软摊倒在地。在救护队员的奋力抢救下,父亲和他的工友被迅速送往卫生所抢救,脱离了危险。

事后,父亲从医生口中得知,如果当时抢救再晚几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给父亲和他的同事狠狠地敲响了安全警钟。而在经历了这次事故后,父亲绝不敢再忽视安全,他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时时处处倡导安全生产,带领全班职工由过去“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赵某对本队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班前会,每天一个事故小案例讲述,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生产;班后会,日事日毕,总结当班经验教训,坚持做到班班安全生产。也因如此,父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班工长,赵某成为一名家喻户晓、全矿职工拥戴的舍己救人的“著名”安全员和优秀技术员。平日里,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父亲言语间谈的最多的就是“安全第一”。

“工作就要像赵某一样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时时刻刻将安全牢记心间。”正如那次事故后,赵某在每次的安全培训中教育职工,一定要牢记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时时都会出现新的状况,处处藏有安全隐患,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祸,到时后悔都来不及啊!

父亲每次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意味深长地说:“预防事故,要从心开始,安全,不容一丝懈怠!安全第一!安全第一!”久而久之“安全第一!”也便成为了父亲的口头禅。

 


网络编辑:薛晓燕 王谋
信息审核: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