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那些“唠叨”
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记忆中母亲没有给我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我的成长基本属于“散养”模式。母亲是个特别要强,而又特别爱操心的人。什么事她都要问要管,以至于现在我闭着眼睛,母亲的那些唠叨就像影屏弹幕一样不停的弹出。
从记事开始母亲的唠叨就伴我成长。“女孩子走路好好走,别蹦蹦跳跳的;挑平坦的路走,别爬高上低的,”总是不以为然,当摔跤的时候或者磕撞到哪的时候,才会想起好像有人提醒过我走路要小心点;再大一点上的寄宿学校,母亲的唠叨又会再次响起“去学校和同学们搞好关系特别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别耍小性子,别拉帮结派更别被人孤立了。”“女孩子在外面要学会照顾自己”“女孩子要自尊,自爱,自重,交朋友要谨慎……”每次回家母亲就会不停的唠叨而且总是那么几句,不敢说倒背如流但只要母亲说出前面几个字我差不多也能猜出来接下来她会说什么。
即将要成为人妻的那段时间母亲的话突然变的特别特别多,随时随地都能听见她再不停的唠叨,不管我做什么事母亲都会提醒我去了婆家,如果是同一件事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那段时间真的觉得母亲好烦。但当真的踏入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好像变的特别的从容,因为我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想起母亲的那些唠叨,心里不断的庆幸着多亏了母亲的提醒。第一次和爱人吵架的时候,作为一个有委屈就知道回娘家的我,自然而然的赌气回到了那个准备安慰我的“安乐窝”,可是母亲竟然劈头盖脸的说了我一顿,灰溜溜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只依稀记得母亲唠叨着过日子哪有不磕磕碰碰的?舌头和牙都有咬住的时候,你们要过一辈子,要包容彼此的缺点,天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谁还会有好心情上班?你们刚结婚不久,彼此之间还有好多地方需要磨合。回家没事的时候多请教你婆婆,对他有个全面的了解。回家后我请教了婆婆,这位朴实的外地人只是嘿嘿笑了,她说她儿子缺点很多,让我有时间好好“教育”,夫妻之间不要有隔夜仇,要理解、包容,婆婆还告诉我,只要咱们家每个人身体健康、开开心心的就是她的心愿,从婆婆简单的语言中我感知到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没有轰轰烈烈的大道理,有的只是平凡人家的平凡经。
初为人母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母亲的不容易,她不厌其烦的提醒我该怎么做,该怎样照顾好孩子,怎样照顾家。所说这些都是母亲的唠叨,但是在这些唠叨中我经营好了自己的家,干好了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母亲在我们兄妹三个面前非常严肃的说,“你们现在都成家了,小孩也都上学了。我现在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我的母亲。”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我才感觉到母亲真的老了,是为我们操心、为我们唠叨的花白了头发。
外婆今年9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还有脑梗,母亲每次回娘家都是匆匆忙忙的,没有时间停留更谈不上细心的照顾。也许是因为亏欠,从外婆被接来的那天起母亲就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洗脸洗脚到端饭喂饭,甚至外婆的尿不湿母亲都会一遍一遍的检查是否穿戴好。空闲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姊妹三个一起帮外婆洗洗涮涮。母亲唠叨着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走不动的时候,你们要是有时间就多陪陪外婆,陪她说说话,聊聊你们小时候的事别等到哪天外婆把你们忘了再后悔也晚了……某天当我照常给外婆喂饭的时候,发现不到三岁的小侄子,拿着自己的汤勺盛满稀饭,跌跌洒洒的来到外婆床前,还理直气壮的说要给姥太喂饭时,瞬间感觉好欣慰,这或许就是母亲言传身教的最好答卷。
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谆谆教导。就是因为母亲一遍一遍的“唠叨”,使我在家庭中做好贤内助,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件事,感谢母亲,感谢母亲的唠叨!
网络编辑:薛晓燕 王谋
信息审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