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妈妈》
来源:电力分公司
作者:付敏
发布机构:陕西陕煤澄合矿业公司工会
发布时间:2019-09-27 09:18
阅读: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自己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很幸运,至今我仍然能在婆婆和妈妈的“呵护”下渡过。
妈妈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妈妈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在那个时代也是响当当的“老三届”,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锻炼了她独立自主,作事干练的性格。我人生的每一步几乎都有妈妈的指引。学业的进步、青春的迷茫、职业的转折,生活的烦恼,每个阶段都有妈妈的引领、鼓励、搀扶和分担。
十三年前我进入到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了与婆婆的朝夕相处。婆婆出身农家,朴实勤劳的特质已植根于体内。对老伴精心照顾,对儿孙疼爱呵护,对生活朴素节俭。婚前的担心与忧虑,经过十几年的磨合,早已像云儿一样飘的很远很远。
婆婆与妈妈从素不相识到因联姻而成为亲家,从毫无交集到因为我们的存在无形中竟有了默契。记得我在坐月子时,剖腹产后根本无法照顾自己和女儿,婆婆不分日夜照顾女儿,妈妈则为我恢复身体精心烹调月子餐,妈妈和婆婆像商量好一样,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围绕着我们娘俩,累并快乐着。
妈妈视野开阔,游历过很多的地方;而婆婆因为担心晕车,很少出远门。但当我提出利用暑假到青海游玩,婆婆妈妈竟一致同意,从我发起提议到预定车票只用了2个小时。我们一家开始了携老带幼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中妈妈提醒婆婆记得吃晕车药,婆婆常接过妈妈手中的重物,行走中两人有说有笑毫无违和感。我们一起,品尝了青海的特色美食,体验了茶卡盐湖的静谧,感受了藏传佛教的神秘,领略了黄河的宽广与博大,至今提起那次愉快的旅行,婆婆妈妈仿佛都意犹未尽,我的脑海中也开始酝酿下一次的集体出行。
每到过年我就变身成为“采购员”,按照妈妈的“采购清单”,婆婆的“口头指令”,奔忙在各大超市与菜场间,挑选、砍价……虽然有时觉得自己象“市井间的大嫂”,但我却很享受操办年货的过程。一切准备妥当,妈妈说她从网络上学到了新的菜式,今年一定要做给大家尝尝;婆婆说我们去年做的蒸碗受到了亲朋们的好评,今年要做的更多些。到了年前的几天我又变身“帮厨”,帮着婆婆妈妈准备着各类食品,婆婆说:“咱多蒸些馍,给你妈拿点,你妈在单元楼上小锅小灶的,不方便。”妈妈说:“咱们多做些肘花、皮冻……给你婆婆拿去,你婆家年年要招待亲戚朋友,自己做的菜吃起来放心。”十几年来,几乎年年如此。即使不年不节,两亲家也时常进行“美食的交流”,时间一长,妈妈的饭菜里时常融进了“陕西元素”,而婆婆的饮食中也有了“外地人”的味道。
我享受婆婆妈妈的唠叨,因为唠叨中没有抱怨,只有关爱;我乐意听从婆婆妈妈的“指挥”,因为在她们的指挥下,我的生活渐渐变的得心应手;我感谢婆婆妈妈的付出,那种付出不图回报无怨无悔。愿我的婆婆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婆婆妈妈们永远吉祥安康,永远平安快乐!
网络编辑:薛晓燕 王谋
信息审核:
妈妈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妈妈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在那个时代也是响当当的“老三届”,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锻炼了她独立自主,作事干练的性格。我人生的每一步几乎都有妈妈的指引。学业的进步、青春的迷茫、职业的转折,生活的烦恼,每个阶段都有妈妈的引领、鼓励、搀扶和分担。
十三年前我进入到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了与婆婆的朝夕相处。婆婆出身农家,朴实勤劳的特质已植根于体内。对老伴精心照顾,对儿孙疼爱呵护,对生活朴素节俭。婚前的担心与忧虑,经过十几年的磨合,早已像云儿一样飘的很远很远。
婆婆与妈妈从素不相识到因联姻而成为亲家,从毫无交集到因为我们的存在无形中竟有了默契。记得我在坐月子时,剖腹产后根本无法照顾自己和女儿,婆婆不分日夜照顾女儿,妈妈则为我恢复身体精心烹调月子餐,妈妈和婆婆像商量好一样,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围绕着我们娘俩,累并快乐着。
妈妈视野开阔,游历过很多的地方;而婆婆因为担心晕车,很少出远门。但当我提出利用暑假到青海游玩,婆婆妈妈竟一致同意,从我发起提议到预定车票只用了2个小时。我们一家开始了携老带幼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中妈妈提醒婆婆记得吃晕车药,婆婆常接过妈妈手中的重物,行走中两人有说有笑毫无违和感。我们一起,品尝了青海的特色美食,体验了茶卡盐湖的静谧,感受了藏传佛教的神秘,领略了黄河的宽广与博大,至今提起那次愉快的旅行,婆婆妈妈仿佛都意犹未尽,我的脑海中也开始酝酿下一次的集体出行。
每到过年我就变身成为“采购员”,按照妈妈的“采购清单”,婆婆的“口头指令”,奔忙在各大超市与菜场间,挑选、砍价……虽然有时觉得自己象“市井间的大嫂”,但我却很享受操办年货的过程。一切准备妥当,妈妈说她从网络上学到了新的菜式,今年一定要做给大家尝尝;婆婆说我们去年做的蒸碗受到了亲朋们的好评,今年要做的更多些。到了年前的几天我又变身“帮厨”,帮着婆婆妈妈准备着各类食品,婆婆说:“咱多蒸些馍,给你妈拿点,你妈在单元楼上小锅小灶的,不方便。”妈妈说:“咱们多做些肘花、皮冻……给你婆婆拿去,你婆家年年要招待亲戚朋友,自己做的菜吃起来放心。”十几年来,几乎年年如此。即使不年不节,两亲家也时常进行“美食的交流”,时间一长,妈妈的饭菜里时常融进了“陕西元素”,而婆婆的饮食中也有了“外地人”的味道。
我享受婆婆妈妈的唠叨,因为唠叨中没有抱怨,只有关爱;我乐意听从婆婆妈妈的“指挥”,因为在她们的指挥下,我的生活渐渐变的得心应手;我感谢婆婆妈妈的付出,那种付出不图回报无怨无悔。愿我的婆婆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婆婆妈妈们永远吉祥安康,永远平安快乐!
网络编辑:薛晓燕 王谋
信息审核: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